日常時事:冬至團員,湊夥吃湯圓
1163 次閱讀
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,最重要的一個節氣。它的由來,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。冬至的日期,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;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,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。
除了在氣候上作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外,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,所以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。周代建子,就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。至少到了漢代,冬至就是個公定節日,百官皆可放假一天。《後漢書》「禮儀志」中記載:「冬至前後,加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後省事。」民間也有句話說:「冬至大如年」,冬至之備受重視,由此可見一般。
冬至習俗:吃湯圓
台灣的冬至,根據高拱乾修的《台灣府志》(一六九六)卷七記載:「冬至,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,舉家團聚而食之,謂之『添歲』;即古所謂『亞歲』也。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,謂『餉耗』。是日,長幼祀祖、賀節,略如元旦」。
同樣的習俗歷經數百年,變化仍不太大。冬至的湯圓,俗稱冬節圓,吃冬節圓台灣習俗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,在習俗中吃過冬節圓就代表又增長一歲了。冬節圓要作紅、白兩色,另外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,內包糖料、花生粉等,稱為「圓仔母」。拜過祖先的冬節圓,照例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、窗戶、椅桌、床櫃等處。據說,這些冬節圓,日後乾燥給子孩吃,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。
「補冬補嘴洞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灣俚語,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,在民間有冬至「補冬」的習俗,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。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,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,貧戶則以桂圓肉(龍眼干)和糯米、糖燉米糕而食,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,對身體特別有益。
冬至習俗:祭祖祠
民間首重祭祖,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,與各地宗親祖厝、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,稱為「祭祖祠」或「進祖」。禮成後則設宴款待,臺灣稱為「食祖」、金門稱為「食頭」、澎湖稱為「食冬」。
冬節時,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「浮圓仔」、「炊菜包」,拜完神佛後,便開始祭拜祖先。祭畢後,全家團圓著,食用冬節圓、菜包,寓意添一歲。祭拜神佛準備全副牲禮(號稱謝平安)、四果、冬節圓和菜包,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醴、米飯、十二碗、五味碗、四果、冬節圓、雞母狗仔、菜包等。
「雞母狗仔」是臺灣人為了祈求六畜興旺、五穀豐登,用生粿搓捏成牛、豬、雞、魚、狗、貓等造型的供品。待雞母狗仔形塑後,施以顏色,蒸熟後用與其他牲醴供品一同用以祭祀,稱為「祭冬」。除了一般的牲畜外,雞母狗仔的造型亦包含鯉魚、金瓜、鳳凰、龍柱或水族等饒富趣味的吉祥物。
冬至為天地陰陽氣交與人體陰陽氣交的時機,作為燉煮「十全」、「八珍」或米粿等食品等食補是養生的好時機,而現代社會的燒酒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亦受歡迎。
文章來源:媽媽經學知識
https://mamaclub.com/learn/%E5%86%AC%E ... %86%AC%E7%AF%80%E5%9C%93/
今天冬至大家吃湯圓了嗎
北林精品當舖,期待您的蒞臨。
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一段89-1號(肯德基對面)
(電話 : (02)2608-9258,FB搜尋 : 北林精品名錶,網站: www.beilinstore.com)